导读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、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,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。在民间借贷中,借贷双方通常会就借款的利率达成协议,即约定利息。然而,并非所有的利息约定都受到法律的保护。本文将探讨民间借贷中的利息约定与法律保护的关系,并提供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案例分析。一、我国关于民间借贷利息的规定......
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、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,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。在民间借贷中,借贷双方通常会就借款的利率达成协议,即约定利息。然而,并非所有的利息约定都受到法律的保护。本文将探讨民间借贷中的利息约定与法律保护的关系,并提供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案例分析。
根据我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(以下简称《合同法》)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:“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,视为不支付利息;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,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,按照当地习惯确定。”这一条规定了在没有明确约定或无法达成一致时,民间借贷可以视为无息贷款,也可以参照当地的习惯来确定利息。
此外,最高人民法院还颁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,进一步明确了民间借贷中的利息约定问题。例如,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二十六条规定: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%,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%,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。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%部分的利息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”这条规定意味着,如果借贷双方的利息约定不超过24%的年利率,则该约定有效且受法律保护;而如果超过了36%的年利率,则超过的部分被认定为无效。
判决结果:法院认为,甲乙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%,因此该利息约定合法有效,乙有权要求甲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。
案例二:
综上所述,民间借贷中的利息约定是否得到法律保护取决于多个因素,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:
在实际操作中,借贷双方应充分了解法律规定,并在签订合同时确保条款清晰、公平,避免日后发生纠纷。同时,一旦出现争议,应当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,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。
热门标签